我國研制出堤壩安全檢測水下機器人 (2005-06-13)
發(fā)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958
日前,863計劃機器人技術主題專家組對“堤壩安全檢測水下機器人”課題進行了驗收。該課題以水下機器人為載體,以聲探測設備為主,輔以水下電視,形成了對堤壩表面和內部破損全方位掃描探測的方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TB-1型堤壩安全檢測水下機器人樣機,并對葛洲壩水電站等水庫進行了多處堤壩安全狀態(tài)的定性和定量檢測,檢測結果得到用戶的認可和高度評價,為水庫大壩的安全管理和維修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我國有各類水庫8.6萬余座,隨著大壩運行時間的延長,工程老化問題日益突出,安全隱患日趨嚴重。因此,大壩的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要。目前,我國對大壩隱患的檢測技術十分落后,基本沿用了傳統(tǒng)物探的原理和方法,探測分辨率低、探測深度過淺、探測范圍很有限,水下部分的檢測只能靠潛水員下潛檢查或引進國外的水下攝像機器人探測大壩的表面的局部破損。
在863計劃機器人技術主題的支持下,哈爾濱工程大學與甘肅長城水下高技術公司聯(lián)合開展了“堤壩安全檢測水下機器人”研制工作,開發(fā)出以模塊化水下遙控機器人為載體,以聲、光、電磁多種探測和導航傳感器構成的具有高性能綜合探測能力的TB-1型堤壩安全檢測水下機器人。2005年1月,結合現(xiàn)場要求,在長江葛洲壩對壩體六個不同部位進行了性能實測檢驗性和可應用性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jù)了解,該機器人系統(tǒng)可以檢測壩體表面和壩體內部結構的變異,適用于清水環(huán)境和混水環(huán)境,工作深度可達水下300米。該機器人的研制成功,填補了我國水下探壩技術的空白,為我國水利、水電部門的堤壩安全性檢測提供了一個新的、強有力的手段和工具。該機器人還可以廣泛應用于海洋石油開發(fā)、港口建設、水下搜救和打撈等領域。